本站讯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同期发表两篇学术论文。
刘俊国教授与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生王泓、利兹大学教授Joseph Holden等在《Science》上发表《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has influenced global river flow seasonality》(人为气候影响全球河川径流季节性)。研究结合全球水文站点观测、径流重建和全球水文模型,综合运用最优指纹检验和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两种气候变化检测和归因方法,对全球河川径流季节性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人为气候变化导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河川径流季节性减弱。
刘俊国教授与南方科技大学匡星星副教授、郑春苗讲席教授等团队合作在《Science》上发表《The changing nature of groundwater in the global water cycle》(地下水在全球水循环中的关键作用与变化)。文章概述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全球水循环中地下水动态变化,回顾这些因素对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径流、储存和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评估地下水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及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沿海地区内涝风险,展望实现全球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刘俊国教授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和生态修复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水资源时空演变、水资源短缺评价和河流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在《Science》《Nature》《PNA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70余篇,先后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