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报简报 > 水利信息化简报
水利信息化工作简报2023年第1期(总第205期)
  2023-01-17 17:31  

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专题

(第5期)

  按:2022年12月,李国英部长给河南黄河河务局数字孪生黄河第一创新团队回信,为他们持续攻关水下根石走失传感器关键技术、实现对河道工程险情的全天候实时监测预警点赞。11至12月,部网信办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工作,55家先行先试单位中31家评估结果为优秀,评选出47项推荐应用案例。

  1.李国英部长给河南黄河河务局数字孪生黄河第一创新团队回信。近日,河南黄河河务局数字孪生黄河第一创新团队的5名青年研发人员给李国英部长写信,讲述他们持续攻关黄河险工及控导工程出险提前预警预判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经历,以及运用新技术建立河道和工程数字孪生模型、探索“智慧巡河”新模式的构想与实践,表达了他们用信息化手段赋能黄河保护治理、让创新驱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22年12月29日,李国英部长给河南黄河河务局数字孪生黄河第一创新团队回信,为他们持续攻关水下根石走失传感器关键技术、实现对河道工程险情的全天候实时监测预警点赞。李国英部长在回信中指出,“河南黄河河务局数字孪生黄河第一创新团队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进行了许多新的构想与实践,很好。希望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坚持不懈、攻坚克难,早见成效”。

  2.完成先行先试中期评估和应用案例评选工作。2022年11月至12月,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部网信办以办公厅文件印发《关于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会同相关业务司局、各流域管理机构顺利完成中期评估和应用案例评选工作。评估结果经过部长专题办公会审议通过,并经部领导批准,印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中期评估意见的通知》。评估工作采取“网信部门统筹、业务部门指导、专家技术咨询”机制,技术指导人、业务指导人和责任专家共140余人次进行审核把关,提出意见500余份。经评估评分,55家先行先试单位中有31家单位评估结果为优秀,其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得分将纳入2022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河长制湖长制督查激励评价内容。同时,为及时总结先行先试经验,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成果,开展了应用案例评选,经特邀专家、责任专家和有关代表投票,评选出32项优秀应用案例和15项推荐应用案例,形成《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应用案例推荐名录(2022年)》。通过本次中期评估可以看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加强,目标任务基本落实,共建共享进展明显,建设氛围全面形成,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案例,在2022年汛期和业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领域的多方面应用,达到了预期目标。

  3.正式印发《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为规范数字孪生水网总体框架、数字孪生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调度运行应用、网络安全体现、保障体系、共建共享等要求,2022年11月2日,水利部印发了《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导则要求,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应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强化对物理水网全要素和建设运行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前瞻性预演,推动数字孪生水网与物理水网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提高水网智能化管理调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导则的出台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起到有力技术指导作用。

  4.水利部启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近期,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在48处大中型灌区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数字孪生灌区是数字孪生水利的重要组成,是提升灌区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用2—3年左右时间,重点在促进业务协同、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成果,示范引领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5.任务实施进展。部信息中心依托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平台建设项目,在淮河流域开展洪水预报应用示范,基于一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初步实现洪水演进、洪水淹没功能,基于GPU并行计算开发水动力学模型及洪水淹没分析模块;推进取用水管理平台建设,继续组织水利部平台与河北、安徽等11个省级平台数据共享及测试,已从省级平台汇集计量监测设施约25.7万个,以河北为试点开展超许可、超管控、无计量等违规行为监管数据产品的开发,推进生态流量系统开发,实现140条河流189个断面监测预警以及典型断面的流量预测、监管措施复核、成因分析、保障方案预演、调度预案优化比选等“四预”业务应用全流程;印发《水利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水利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使用方案通过有关单位专家评审。长江委初步实现丹江口闸门启闭及泄洪效果展示功能,开发汉江流域降雨预报功能,推进丹江口水库防洪闸门规则调度模型、基于皇庄水位控制目标的丹江口调度计算模型等专业模型的开发和完善工作,优化调整汉江中下游行蓄洪空间调度运用的业务流程和系统界面。黄委完成三花间降雨径流模型参数格式标准化改造,完成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数据融合与管理办法、数字孪生黄河数字化场景构建技术导则、黄河数学模型与知识库的集成接口与标准评价导则编制,印发《数字孪生黄河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淮委开展数据底板在专用服务器平台迁移部署工作,不断提升算力、优化算法,实现1分钟内完成建设区域近20万个网格水动力模型1天洪水过程的模拟计算,进一步优化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型本地化参数适配,有效提升分布式模型在大流域应用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并适配气象预估降水情景下模拟计算和降水同比例、绝对值增加情景下的模拟计算。海委完成二维水动力模型校核和水利工程模型场景的引黄一号洞、官厅水库、三家店、卢沟桥场景建设,完成生态水量调度业务一二级界面原型设计和三家店上下游4km河道场景数据美化、流场动态开发,完成业务应用一级功能模块首页界面原型设计和生态水量调度业务功能、防洪“四预”页面开发。珠江委完成珠海、中山咸情监测站数据汇集和模型管理服务平台、水位图像视频智能识别模型、抗旱“四预”平台建设。松辽委基本完成嫩江流域L2级数据底板建设,构建了两个蓄滞洪区和嫩江支流洮儿河堤防外堤脚外扩100m范围内河道的1: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完成嫩右测报系统基本雨量站升级设备购置与安装,开发完成全景数字嫩江平台流域态势模块。太湖局基本完成构建太浦河L2级数据底板、7个水利枢纽精细化单体建模及与数据底板融合工作,完善数字孪生太浦河“四预”决策支持系统,初步完成太浦河数字孪生平台的建设;基本完成太浦河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四预”全过程决策场景数字化屏幕开发。

  三峡集团完成审批2023年数字孪生专项综合计划及招采计划,为持续推进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业务应用等方面建设提供保障。南水北调集团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方案的批复精神,建立以进度质量管控为核心的协同推进机制和巡回督导检查机制,推动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做好先行先试、深化设计、标准建设、总体建设等工作有机衔接。中线水源公司初步建立丹江口大坝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实现多源信息融合模型开发和丹江口大坝测点级安全评判分析计算,完成突发水污染事故模拟模型在线计算功能,持续完善丹江口水库水量调度计划等业务功能,完成地灾预测预警设备总览、监测设备、预警列表、预警消息滚动播放等模块的前端开发与接口联调,推进调度计算模型、策略信息统计模型、汉江中下游行蓄洪空间调度知识图谱等专业模型开发、集成、完善和串接工作。澧水公司基于“天-空-地-水”多维立体感知体系,构建数字孪生高精度数据底板,开展工程安全分析预警业务应用建设、雨水情遥测站升级改造、库区巡查功能应用建设、防洪预演功能应用建设。小浪底管理中心完成大坝及泄洪建筑物L3级BIM建模,构建库区L2级空间场景,完成水库历年泥沙监测、滑坡体监测等专题数据库构建,初步完成库区一维冲淤模型、防汛调度模型、蓄水淹没模型、库区洪水演进模型开发,实现防汛调度方案模拟推演、水库冲淤情况模拟展示、大坝安全监测三维场景真实模拟等功能,初步完成集控中心、数据中心建设,编制完成数字孪生工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及集成数据标准。万家寨公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数字孪生平台完成初步搭建,业务应用上线试运行,防洪调度、防凌调度、泥沙调度、大坝安全分析预警、库区综合管理、综合决策支持等六大业务应用投入试运行,初步实现防洪、防凌和工程安全“四预”。南四湖局基本完成系统联调,完成水利专业模型、视频识别模型和可视化模型研发总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防洪调度系统、水闸综合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漳卫南局2022年基础设施、模型知识、防洪“四预”、工程安全监测、综合决策支持等主要内容基本完成,持续开展数据校准和优化模型,进行分布式水文预报模型接入。大藤峡公司持续完善数字孪生平台,强化防汛与水量调度“四预”平台、工程安全风险与健康评估系统的集成对接,优化水利专业模型集成运用方式和可视化模型表达效果,为工程调度运用和安全运行提供支撑。尼尔基公司基本完成数据底板和孪生平台建设,进一步细化孪生平台应用系统业务功能,初步构建服务防汛的模型平台和知识平台。苏州局数字孪生太浦闸平台初步建成,完成调度运行“四预”应用建设,初步完成安全运行“四预”应用建设,提前开展感知监测设施补充安装。

  北京整合构建甘棠闸、榆林庄动态数字孪生场景,BIM模型完成动态可视化渲染。天津中线工程宝引江供水工程继续开展水量调度、模拟仿真等模型,以及供水调度方案、机电运行规则等知识库建设;滨海新区海堤提标改造工程、泵站重建和堤防恢复工程开工。辽宁持续组织实施流域防洪业务应用相关工作,完成预案功能开发,植入水文站、大型水库洪水预报方案,提取气象部门数值预报成果,实现河道、水库洪水模拟预报和作业预报,完成网络安全升级改造等工作。吉林落实建设资金266.32万元,完成老龙口水库L3级数据底板87.23km2建设,开发GIS平台。黑龙江落实项目建设资金1200万元,初步建成数据底板,基于“省水利一张图”开展防洪兴利调度业务建设,编制完成关门嘴子水库工程BIM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技术方案。上海基本完成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并上线试用。江苏完成秦淮河流域数据的全量接入以及秦淮河流域预报调度模型率定验证资料收集,优化调度模型的流程,完成江苏省太湖地区L1级数据底板、通用模型和知识平台建设。浙江完成钱塘江全流域功能页面开发,基本完成兰江节点物联感知设备建设;完成曹娥江智慧防洪应用更新迭代,初步构建流域知识图谱;完成瓯江大溪数据底板建设和智能调度助理搭建;完成椒江流域永宁江段洪水预报模块建设;完成飞云江山洪态势、防洪、水库安全、海塘防潮等场景应用上线试运行;基本完成金华横锦水库高保真数字孪生数据底板搭建。安徽完成引江济淮5套标准规范的编制及评审,完成淠河L1、L2级数据底板数据收集与处理。福建完成九龙江北溪地理空间数据航拍和处理,初步完成库区一维水动力模型、水库调度模型建设和监视与告警等应用开发;完成溪源溪流域小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初步搭建,初步完成防洪“四预”应用建设。江西乐安河构建集总式水文模型和预报调度一体化等模型,初步完成水利专业模型库的建设。山东构建数字孪生弥河数据中台,完善空间数据,实现弥河流域大场景的数字化映射;建设覆盖小清河流域的三维数字流域,形成“GIS+BIM”数据驱动引擎,开发的机器学习模型提供流域防洪调度背景相似分析、防洪调度方案推荐、防洪调度方案自学习等功能。河南初步完成贾鲁河全流域基于GIS的数据底板建设和2处基于游戏引擎的高保真数字孪生场景搭建。湖北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和监理标段完成招标。湖南欧阳海灌区完成可视化模型的开发,水库防洪调度、渠道防洪调度业务应用基本完成。广东东江全面开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防汛抗旱、水量调度、河湖监管等专题监视页面已通过验收并投用;完成北江干流近70公里倾斜摄影数据采集,构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和微波遥感AI识别模型,完成无人机实时地理视频分析模块建设;数字孪生潭江完成3个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完成干流及重点支流河道断面测量工作,优化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干流洪潮演进模型以及库闸调洪演算模型。广西完成数字孪生漓江数据底板、山洪灾害“四预”模型、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桂林市本级山洪灾害防御“四预”系统建设。重庆江津鹅公水库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四川岷江(成都锦江段)开展汛后总结评估并将相关数据作为基础支撑数据导入模型及应用中,搭建防汛及水资源调度等业务场景。贵州清水江干流完成模拟仿真引擎搭建和展示以及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业务搭建。云南完成基础数据、监测数据等五项数据底板建设任务。西藏构建完成工程安全专题应用场景,优化枢纽运行状态三维可视化展示,开展大坝变形三维数值分析预测模型建设。青海持续开展湟水流域水下地形测绘工作,已完成230条断面测绘。宁夏编制完成宁夏数字孪生平台建设项目需求分析报告、宁夏水利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宁夏水慧通平台及业务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宁夏水利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大连协商财政部门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计划列入2023年市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库。青岛完成相关数据采集和数据仓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数据收集和数据中台、数据库调试工作,建成业务赋能平台。宁波完成周公宅-皎口梯级水库防洪应用的预报、预演等功能并投入试运行。

  6.取得成效。部信息中心数字孪生流域资源共享平台投入运行,畅通共享渠道,支撑实现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工程管理单位之间数字孪生流域(工程)数据、模型、知识建设成果共建共享;初步实现基于点、线、面对象预报预演功能,为下一步实现数字孪生轻量化展示奠定基础。长江委初步完成数字孪生汉江中下游行蓄洪空间知识图谱、丹江口闸门调度等专业模型的构建,初步实现调度策略推荐业务功能。黄委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孪生引擎“智河世界”,作为整个数字孪生底座,也是物联网感知反馈和模型计算展示的电子沙盘,初步实现对不同类型和精度的空间数据及业务数据等按照应用要求及统一规范进行多维多尺度数据融合,并在“贺兰山东麓山洪防御管理应用系统”中进行应用。淮委防洪“四预”系统为2022年淮河洪水复盘分析提供重要支撑。海委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水量统一调控研究、永定河水资源监控与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分别获得海委水利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示范效益显著。珠江委积极推进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孪生流域资源共享平台完成17条数据资源、1条知识资源的注册、接入和发布,并为太湖局、广东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厅、福建省水利厅、海南省水务厅等单位提供18条资源共享。松辽委充分运用4大类可视化模型和虚拟引擎物理场景模拟、高精度三维建模和数据底板融合等新兴技术,开发全景数字嫩江平台,完成地理数据多维度表达、信息查询与一张图功能,实现基于不同历史场景下的全景嫩江漫游仿真。太湖局数字孪生太浦河在上海“抗咸潮保供水”工作中,滚动预报重要断面水量水质,强化补水水质安全预警,确保太浦河上游水源地持续稳定供水。

  南水北调集团成果在洪泽泵站2022年北延应急供水、2022-2023年度调水中得到应用,声纹AI监测模型可初步实现对泵站主机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在线分析,辅助远程集控人员进一步提升工程安全保障能力;视频AI识别模型能够实时对站前汇聚水草、站区人员行为等情况进行识别、预警,识别准确率提高至75%,有效提升远程集控模式下泵站运行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中线水源公司初步实现丹江口水库水质“四预”,在预测推演方面,针对丹江口水库研发基于机理过程的高精度水动力水质模型,实现丹江口水质在线联机计算和仿真渲染,成功预测2022年持续干旱条件下库区水质分区分布及变化趋势;在态势预演和预案管理方面,开发调蓄型深水水库复杂流场、水质浓度场全域三维仿真技术,结合系统嵌套的高精度水动力水质模型,实现水质重要事件历史复演、自定义情景预演、突发水污染扩散及处置预演,准确地复盘2021年总磷升高事件,取得显著成效。澧水公司数字孪生江垭皂市形成工程安全知识提取技术及应用系统、大坝安全性态智能分析预测技术及应用系统、大坝运行安全在线监控技术及应用系统、基于并行计算的水动力模型、水库消落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设计方案五大可推广应用,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小浪底管理中心水利专业模型方面完成来水预报模型、库区淹没模型以及泥沙水动力学模型精度优化工作;防汛调度和工程安全业务进一步根据“四预”要求,优化功能开发,实现小浪底水库防汛调度方案模拟推演、水库冲淤情况模拟展示、大坝安全监测三维场景真实模拟等功能。万家寨公司大坝安全分析预警系统上线试运行,初步实现工程安全“四预”,库区综合管理系统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移动巡查等技术手段,有力提升库区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形成数字孪生万家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数据驱动的洪水演进三维仿真技术、水利知识库标注平台产品。南四湖局凝练形成二级坝闸泄量纠偏技术方案、南四湖防洪调度技术方案和二级坝调度仿真技术方案等3个方案,申报9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明专利。漳卫南局对系统进行完善补充,配合试运行问题反馈进行修正,增加接入分布式水文模型。大藤峡公司可视化平台采用跨平台场景融合控制技术,实现流域宏观场景和枢纽微观场景的无缝衔接、切换;采用多尺度空间数据融合、高精度BIM轻量化等技术,实现海量多尺度异构数据融合及场景构建,并在数字孪生南汀河流域、数字孪生潘大水库等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尼尔基公司开发的预报员经验模型在改进的API模型(降雨径流相关模型)基础上,将预报员经验方法与水文模型结合,修订洪水预报方案、丰富预报方法,探索适合嫩江流域洪水预报新方法。苏州局《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苏州管理局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苏州管理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印发执行;3项软著已取得受理通知书,“一种闸门运行无线声光预警系统”发明专利已取得证书,“一种平面闸门分布式腐蚀监测系统及闸门强度的评估方法”发明专利已受理。

  北京已实现甘棠船闸、甘棠拦河闸、榆林庄船闸、榆林庄拦河闸的数字孪生可视化场景。天津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宝引江供水工程)建立泵站主副厂房、引水管、出水管等BIM模型,依托该模型结合塔机监控等监测数据,为施工预演模拟提供支撑。黑龙江在汛期期间,将关门嘴子水库全景视频监控系统在梧桐河进行应用,密切监视梧桐河雨情、水情、汛情变化,避免发生妨碍河道行洪、生态安全等突出问题发生,有效提升了河湖信息化监管水平。上海新川沙河泵闸枢纽工程在2022年上海城市与建筑博览会进行成果推广展示。江苏秦淮河项目完成预报模型的开发,已逐渐形成完整的“四预”流程;南通城区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统在2022年防汛和活水调度工作中实现“四预”,并在区域抗旱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针对水利工程的三维建模工作中,分类构建墙体、设备组件库,可直接用于其他项目和工程。浙江兰江流域数字孪生应用入选浙江省《数字政府系统优秀应用案例集(第三批)》,数字孪生金华横锦水库支撑浙江省水库大坝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大坝安全监测场景复制推广至湖州对河口水库、绍兴钦寸水库等水库,为水库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福建数字孪生溪源水库探索量子加密技术,采用真随机秘钥,一次一密,密钥更新速率快到秒级,保障水利数据安全,在人民网进行宣传报道;溪源溪流域通过流域全要素数字映射,山洪灾害防御的“四预”中取得良好成效。江西数字孪生峡江水利枢纽实现典型坝段安全预测预警,全面评估大坝的安全性态;数字孪生乐安河通过集成智能识别模型,接入知识库和雷达实时数据,初步实现防洪业务“四预”功能。广西完成物联网感知接收平台建设,实现各类监测设备感知数据统一接收、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形成具有简易雨量报警器嵌入式系统平台、数据采集终端(RTU)嵌入式系统平台、无线预警广播嵌入式系统平台等3项软件著作权,具有推广价值。四川都江堰(渠首枢纽)智能识别模型中智能水位识别、漂浮物识别在渠首管理处及东风渠管理处开展应用。贵州清水江干流(都匀市茶园水库至施洞水文站河段)已将项目数据底板成果、洪水预报成果接入到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中推广使用,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基础支撑。甘肃开发疏勒河流域智慧防洪系统、疏勒河智慧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疏勒河数字灌区智慧管理系统等平台,实现未来3天洪水预报预警,流域来水月/旬/日预报,分区域、行业月/旬/日需水预报,制定流域水资源配置调度方案,为流域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撑。青岛数字孪生大沽河水库闸门和移风闸的BIM模型数据共享给青岛市城市CIM平台系统,进行成果推广。宁波已完成甬江流域防洪“综合监测、洪涝预报、风险预警、仿真预演、协同预案”5大功能板块和“三江堤防、沿海海塘、重点水库、重要设施内涝”等为对象的4个“四预”场景应用建设,从流域、城市、片区、工程等多元视角,结合流域核心防汛防台业务,进行洪涝模拟仿真研判,助力政府部门及时掌握防汛风险,已在应对2022年梅花和轩岚诺台风中得到应用。

  7.部分应用案例简介。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原型系统”,聚焦防洪“四预”典型应用中的三维展示和动态场景等功能需求以及数据质量提升、共享机制构建等重要环节,突破模拟仿真技术要求不明确、模拟仿真引擎产品国产化水平低风险大、业务系统间数据互联互通不充分数据质量差、数字孪生流域多源异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渠道不畅等难题,成果在全国水库数据管理等方面深度应用,初步构建数字孪生平台,有力支撑“2+N”业务应用。

  南水北调集团“数字孪生南水北调(洪泽泵站)大型泵站水泵声纹AI监测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声学技术,解决大型泵站运行管理中水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工程问题,开发的声纹AI监测算法模型是模型平台的一种智能模型,通过复杂噪声环境下水泵声纹提取技术,实现对水泵机组的声纹特征准确提取,并基于AI算法的声纹故障诊断技术,对水泵机组运行声纹进行实时监测、可视化及异常识别,实时监测水泵机组运行状态。适用于“远程集控、少人值守”的大型泵站安全运行监测。

  黄委“黄河工情险情全天候监测感知预警系统”,聚焦黄河险工及控导工程出险提前预警预报这一复杂难题,针对电磁信号水下丢失、根石状态难以及时跟踪、出险态势难以预判等技术难点,自主研发“智能石头”“智感”等成套水下、水上根石在线监测装置,并依托物联组网技术,提供数据链接交互,建立河道工程险情的多要素数字化映射,完成河道工程险情全天候实时“监测-感知-预警”,实现“抢早、抢小、抢住”的险情预防目标。系统对加快构建数字化场景感知系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已在河南、山东90余处靠河易出险工程到有效应用,且适用于河道防洪工程、山体滑坡等险情预警领域,有较大应用前景。

  江苏“基于信创的江苏省数字孪生水利智能中枢”,在数字孪生秦淮河实施过程中打造了具有自主产权的江苏省数字孪生水利智能中枢,即实现数据、模型和知识等数字资产的汇聚、治理、服务和管理的共建共享中心,一方面是实现涉水数字资产的全面汇聚发酵,孕育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激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是打通数字资产的产业链,实现核心技术与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融汇贯通,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生态。

  安徽“凤凰河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四预’”,是数字孪生在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四预”领域的开创性应用,在现有山洪灾害防御技术手段基础上,基于人员分布热力图实现了危险区不确定人群靶向预警,基于智能语音技术实现重要预警信息的自动叫应,基于小流域洪水影响因子变化研究实现典型小流域山洪预报分析,基于实景化场景建模实现实景与虚拟场景融合,解决预报的精准化、预警的全面化、预演的真实化、预案的电子化等关键问题,达到山洪防御事前有通知、事中有跟踪、事后有反馈的目标,是对山洪灾害防御领域技术路线新的探索,具有较强应用和推广价值。

责编:杨柳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单位: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
电话:010-6320255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E-mail:xxzx@mwr.gov.cn
 
 
水利信息化和水文监测预报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