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委宁蒙水文水资源局头道拐水文站职工正在开展冰期流量测验 本报通讯员 张猛 摄
黄河防凌,每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一场特殊的战斗。
“开河期是凌汛风险暴发期,也是防凌关键期,做好防凌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强调。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黄河内蒙古河段开河,各级防凌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已全面进入防凌关键期工作状态,从凌情监测预报到水利工程调度,从堤防巡查到抢险准备,各项责任清晰、层层压实,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同推进,以扎硬寨、打硬仗的决心和行动迎战防凌关键期。
“天空地水工”齐上阵
在黄河纬度最高的水文站——三湖河口水文站,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航线和时间自动采集河道冰凌照片、视频、热红外影像,并实时传回至无人机应用管理系统。
“三湖河口布设的无人机自动基站,实现无人机对凌情要素自动化监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副局长王龙说,“开河期,我们发挥好无人机自动基站功能,每日跟踪凌情发展变化,实现高频次河道冰凌影像信息采集,并与水文监测成果形成互馈验证,极大提高了凌情监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要加强加密凌情监测预报,运用‘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滚动分析,动态掌握天气、水情、冰情、河情、工情,根据水文、气象、热力、水力等要素,综合考虑冰凌结构分布和厚度密度流速等物理参数,完善冰凌预报、冰凌洪水演进等模型,精准分析计算河道槽蓄水增量,精准预报开河模式、开河时机、开河位置及凌峰流量。”李国英部长对开河期凌汛预报提出具体要求。
凌汛预报是防凌工作的参谋,旨在超前、精准预测凌情发展的趋势,为防凌指挥调度提供重要依据。迎战关键期,测凌不容松懈。
内蒙古河段各主要水文站点实行24段次报汛,每5天测量1次冰厚,开河关键期1~2天施测1次流量;安排巡测组开展河段沿线巡测,应用内蒙古河段29处水位视频监测设备和卫星遥感开展全河段冰情巡测;漫滩、堤防偎水和清沟等专题监测频次提高至每周2~3次……
黄委宁蒙水文水资源局冰情巡测队队长王亚飞已“追凌”17年,他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通过视频水位计App(应用程序)远程查看河段冰凌和水位变化情况。
“一会儿还要到冰上走走,河快开到三盛公了,往后就是开河关键期了,容易出现冰坝,偎水的堤防也要仔细检查。”王亚飞说。
自黄河进入凌汛期,冰情巡测队巡测超70天,巡测里程超1.9万公里,相当于从黄河源到入海口跑了3趟多。
2月21日,水利部信息中心启动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加密凌情信息跟踪,滚动开展预测预报。
“水利一号卫星传回2米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我们开展遥感影像处理和河道清沟、漫滩、堤防偎水情况等凌情要素遥感解译工作,进行对比分析。”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钱峰说,“水利一号卫星在监测凌情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想看哪看哪,影像可以随时提取。”
在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水情二处处长侯爱中打开防汛抗旱“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系统,水位、流量、冰厚、气温、水温、流凌密度、槽蓄增量等凌情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凌汛预报的特殊在两相流,目前的预报方法还是运用统计分析模型,根据热力、动力和河道条件等因素开展相似分析,确定开河、冰凌洪峰等影响因素指标,进行预报。”侯爱中介绍,“今年开河模式预计是文开河,内蒙古河段预计3月下旬初全线开通。”
坚持预字当先、防线外推,“天空地水工”齐上阵,为打好黄河防凌硬仗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发挥水利工程关键作用
黄河干流防凌工程体系包括水库、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应急分凌区等。做好防凌工作,必须坚持流域一盘棋,加强流域骨干水利工程统一调度、科学调度、精准调度。
黄委防御局副局长张乐天表示,近些年随着水库联合调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防洪工程和应急分凌区建设的力度加大,黄河凌情得到了显著缓解,没有再发生过凌汛决口情况,凌汛造成损失明显减少。
“我们在凌汛前制定印发了《2024—2025年度黄河防凌调度方案》。当下根据开河期凌情发展,逐日会商研究开河预报、水库优化调度方案、应急分凌方案等。”张乐天说。按照“上控、中分、下排”的调度原则,一道道精准的调令传至骨干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防凌调度正有序进行,为槽蓄水增量平稳释放创造有利条件。
刘家峡水库逐步缩减出库流量,自2月25日起日均出库流量按小川站380立方米每秒控制,临近开河关键阶段时将进一步压减,拦蓄上游来水,减小凌汛演进后续水动力。
海勃湾水利枢纽在保障下游河道防凌安全的前提下,已于2月24日将水库水位降至1073.5米,及时腾出防凌库容,做好开河期应对突发凌情的应急拦蓄准备。
万家寨水库水位已于2月20日0时降至970米以下,避免顶托上游来水,龙口水库持续保持平稳控泄,全力确保内蒙古河段冰凌顺利下泄和北干流河段平稳开河。
应急分凌区是预防和减轻凌汛灾害威胁、保障平稳开河的重要支撑。张乐天说,在开河至三盛公水利枢纽时,黄委将进一步强化风险研判,做好统一调度,适时启用内蒙古应急分凌区分凌,消减开河凌峰,降低防凌风险。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司环宇说,已督促应急分洪区管理单位做好启用准备,进一步细化完善分凌方案,确保必要时能够及时安全分凌。
河套灌区及乌梁素海、乌兰布和分洪区是当前发挥着显著作用的两个较大的应急防凌分洪区,均地处巴彦淖尔市境内。巴彦淖尔市水利局在2024年11月下旬灌区秋浇结束后,便提前排空各级分凌引水渠道内积水,最大限度减少渠道内的结冰量,在开河前开展分凌渠道除冰作业。
2月25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在北总干渠进水闸前进行人工和机械破冰、无人机勘测、气垫船保障、备用发电组启动等科目实战演练,保证北总干渠随时可进行应急分洪。
张乐天介绍,黄委运用数字孪生建设成果,模拟预演水库、河道、应急分凌区蓄泄情况,指导相关地方和单位提前做好跨河浮桥拆除、滩区人员迁安、冰坝爆破等预案,落实相关实施路径和作业方案,细化最不利情况下的应急预案,最大程度保障沿河群众安全。
责任到段到岗到人
黄河凌汛突发性强,防守抢护难度极大。确保安全无虞,离不开环环相扣、逐级压实的责任链,需要未雨绸缪、缜密周全的各项准备。
水利部和黄委统筹考虑内蒙古河段历史凌灾、畸形河势、桥梁密集和卡口河段等因素,结合卫星遥感成果,研判开河期重点防守河段,指导督促有关地方逐段落实责任到人,预备抢险人员,储备抢险料物、机械,预筹冰凌爆破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沿黄相关地方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凌责任制,细化实化防凌应急预案,按照任务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加强上下游、左右岸联防,形成防凌减灾的整体合力。
巴彦淖尔市在水位较高的堤段、重点险工段、穿堤涵洞和拦黄闸等部位设置责任牌、警示牌,重点部位专人24小时值守,全面排查清理河道内的阻水障碍物,确保行凌畅通;鄂尔多斯市在流凌前全面排查风险,拆除5座浮桥、封堵163个穿堤涵洞(闸),落实抢险人员2452人,投入535万元建成2个市级防凌防汛物资储备库,利用物资云仓实现信息化调拨;包头市逐级签订防凌责任书,明确重点河段、险工险段及涉河设施的监管责任人,沿黄各旗区已组建以水利专家为主的抢险技术支撑队伍,随时准备按需调遣……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组织开展了模拟泄洪闸故障、坝前壅冰、闸门冻结、机械破冰等情景防凌专项应急演练。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依托数字孪生建设成果,为精准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并再次全面检查防凌相关设备设施,确保关键时刻正常启用。
截至2月27日10时,黄河干流剩余封冻长度609.1公里,其中上游内蒙古河段开河上首位于三盛公枢纽闸上12公里处,仍封河572公里。
开河关键期的考验仍在继续,水利部、黄委、沿黄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各级地方水利部门正锚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堤防不决口”的目标,毫不松懈地抓好黄河防凌各项工作,全力确保黄河安澜。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黄一为 杨文杰